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

老麵





老麵 



以前經常在世界各地出差,嘗試過不同方式做出的麵製品,最喜歡的,莫過於歐洲傳統的鄉村麵包跟中式傳統的大饅頭。這兩種的共通點,就是在天然麵種。鄉村麵包用的是酸麵種,大饅頭用的是老麵麵糰,雖然形體不同,都是天然發酵製成,對於比較會有胃酸的我,還是鍾意天然的東西,少了胃酸及漲氣的後慮。

開始做麵包的時候,也是為了改善慈善發放的漢堡麵包,可是因為場地及時間的限制,無法做老麵麵糰,當時只能在配方及製程上面,略做調整。

現在我家做的麵包,除了一款用桂圓紅酒做液態的酸麵種之外,其餘的配方裡,都用了不同比例的麵包老麵。但是,受到了時間及空間的限制,不得不加了千分之一的乾酵母,讓原本需要 30 個小時發酵的麵團,縮短到 10 小時的第一次發酵,雖然時間上縮短很多,可是老麵的香氣依然存在,腸胃的漲氣及胃酸,也緩減許多。每隔一陣子,就會在老麵裡添加天然水果酵素,讓它在恢復到更加天然的狀態。

一般做老麵,可以歸納為兩種方式,一是傳統式,一是快速法。麵包老麵跟饅頭老麵的培養及呵護的方式及條件,完全一樣,唯一不同的地方,就是在麵粉。中式饅頭老麵,一般是用中筋麵粉(大西北地區也有用高筋麵粉),麵包老麵,一般用高筋麵粉來做。

快速法做出來的老麵,也就是一般所謂過度發酵的麵團。這種麵糰用麵粉、酵母粉、水,依一定的比例調和,攪打出筋,在室溫放置 2 小時後,移入冰箱冷藏發酵 6 小時,使用前移出冰箱,在室溫下回溫激活 2 小時,再加入其他麵糰配方,做成麵包的基本麵糰。

傳統式的老麵,第一步做天然酵種。再以天然酵種做成老麵,完全不添加酵母粉。單單是在做天然酵種的程序上,必須經過 21 天以上的細心呵護、餵養,最後才能夠用天然酵種經過 22 小時的培養,做成天然老麵麵種,對於溫度及時間的控制,必須格外小心,一不小心,前功盡棄。 2012 年中,我去了一趟北加州,回來後發現到天然老麵全都變成麵乾,之後用了 3 個月的時間,才又培養出穩定的老麵。


快速法老麵 -

材料:高筋麵粉 500 克、快速酵母粉 8 克、過濾水 300 克 (中式老麵改用中筋麵粉,水量減至 250 克)

做法:所有材料混和至攪麵缸,慢速攪拌均勻之後,以中速攪打 5 分鐘至出筋。置入發酵桶中,室溫發酵 2 小時,移入冰箱冷藏發酵 6 小時即成,此時麵糰已經充分發酵擴展。


傳統式老麵 -

材料:高筋麵粉 500 克、天然酵種 250 克、過濾水 100 克  (中式老麵改用中筋麵粉,水量減至 50 克)

做法:所有材料混和至攪麵缸,慢速攪拌均勻之後,以中速攪打 5 分鐘至出筋。置入發酵桶中,室溫發酵 4 小時,移入冰箱冷藏發酵 18 小時即成,此時麵糰已經充分發酵擴展。


有時需求量突然大增,我會在預備老麵的時候,用水果酵素取代過濾水,同時增加千分之一的快速乾酵母,延長室溫發酵的時間,讓酵母能夠在完全的活性下活動,但是在時間的掌控,必須要格外小心,否則,會造成過酸或麵包無法充分發酵的結果。